菜单

瓷板画 > 瓷板画百科 > 明末清初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特征及成因

明末清初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特征及成因

2022-03-03作者:阴润娟来源:人物画报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独特的画面意境和文人情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思想底蕴,画家通过描绘山川、河水来表露更深层次的思想意境,其画面不仅仅是单纯的刻画自然风景,而是蕴涵了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

  青花瓷上山水画的出现,是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产物,是纸绢山水画与陶瓷青花山水画相结合的成果,是这一时期文人画家参与青花山水绘画的艺术性活动的体现。陶瓷绘画本就与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花瓷中山水题材的绘画形式对陶瓷装饰艺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官窑停烧和民窑的兴起,以及青花分水技术的出现,青花山水瓷器大量出现,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明代末期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特征

  山水画绘制在青花瓷上始于元代,但独立意义的山水纹饰是在明代青花绘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到了明代晚期,青花山水瓷画开始大量出现,其青花山水画风简练、质朴、生动、豪放。题材上多以“秋江小景”、“临江吟咏”、“山林春烟”、“潇湘夜雨”、“山市晴岚”、“渔村夕照”为多,这类题材是用唐诗画景,每一幅景色都道出了最动人的意味,引人兴味悠长。

  在构图上,以意布局,景物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画面疏密搭配得当,更富有生活气息,古朴和高逸结合起来,给人很强烈的印象。在画法上,明末的青花山水多写简洁之意,笔法大胆泼辣,线条洒脱酣畅,施墨不拘小节,寥寥数笔就在青花瓷器上描绘出妙趣横生的山水景色。

  除了这种简练潇洒的风格以外,明末的青花山水瓷画还有配以诗文的典型文人风格。崇祯时期的青花山水纹象腿瓶,画面群山连绵,山间云雾缭绕,近景林中一文人独立小桥边,小桥流水间,古木疏桐下,淡岚轻轻漂浮,随暮云朝雨舒卷。在画面空白处,题朱熹《春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意画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透露出浓浓的文人趣味。明代末期的青花山水实现了风格上的大转变,为之后青花山水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清代初期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特征

  清朝初期的陶瓷成就非常卓越,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争奇斗艳,其中青花瓷作为我国最辉煌的瓷器在此时发展到达一个高峰,无论是制陶工艺还是瓷器数量,都有巨大的提升。另外在陶瓷纹饰上与前代相比也有很大不同,虽然传统的陶瓷纹饰仍然存在,但逐渐减少并趋于消失。

  此时的陶瓷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艺术家表达自我思想的载体。因此,此时的陶瓷纹饰不以刻划为主,而以绘画为主,将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引到陶瓷上来。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山水画在青花瓷上的表现,传统山水画的意境、气韵与青花的明净淡雅相碰撞,给艺术家宣泄思想情感开拓了新的天地,使瓷器本身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清朝初期的青花山水画中,康熙朝的成就是最高的。其独创的青花五色分水画法,使青花有了深度表现山水的基础,特别是当时使用的浙江青花料由“水选法”改进为“煅烧法”,青花发色十分鲜艳有浓翠感,使青花山水在绘画中可以呈现浓淡不同的层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美。

倪瓒一河两岸式构图

  在笔法上多采用南宋马远、夏圭的“斧劈皴”画法,清雍正朝的青花山水画,则受到当时流行的“四王”画风影响,笔法上多采用的是“披麻皴”的画法。在构图上,清初的青花山水讲究意境美,借鉴了元四家倪瓒的“一河两岸式”构图,平坡幽亭枯树,湖水平静,远山淡淡,颇具倪云林高士之风,有些青花山水则受到明末清初山水画家董其昌画风的影响,构图舒展,用笔细密柔婉,有南宗山水的禅味。题材上,清初的青花山水瓷画以四季风光和远山近水为主,有的还加绘人物,如“松下读书”、“高士对弈”、“携琴访友”、“船上垂钓”、“溪山行旅”等等。

  总体而言,明末清初的青花山水瓷画有一定的继承性,明末的青花山水对比元代和明初期、明中期的青花山水来说已经实现了风格转变的一大步,明末的青花山水已经具有了自由的写意风格,而到了清初,这种写意性逐渐发展到了高潮,尤其是康熙时期的青花山水,《陶雅》中就曾说道:“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长,以康雍为最”。康熙时期青花山水画的最大特点是立体感强,远山近景,山峦阴阳,疏落有致,有纵深的视觉效果和分明的层次感。青花用色浓淡相宜,构图讲究意境美,人物往往置于山水之中,整幅画面给人种明快雅致之感。

民国汪野亭粉彩《春江晓渡图》瓷板.jpg

  三、明末清初青花山水艺术特征的形成原因

  明末清初时期青花山水瓷画的大量出现,并成立独立的装饰门类,其艺术风格的特征受到社会普遍喜爱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末清初正处于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替的阶段。明朝末年,朱明王朝官吏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满清入关后,镇压反抗,战乱频繁,致使人民内心并不安定。这种形势下,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用艺术等各种形式表达着内心的不安与惆怅,这也是青花山水瓷画风格突然转变的根本原因。

  在陶瓷手工业方面,明末清初的陶瓷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陶瓷业中官窑衰败,民窑兴起,民窑的不断壮大,意味着烧造技术不断改进,陶瓷产量大大增加,给青花山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青花山水瓷画也出现了清新的、自然的和具有文人画气息的艺术特征。

  从明末到清初,特别是清三代,青花山水越来越多,一方面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另一方面是与当时的文人山水画息息相关。这一时期的青花山水瓷绘深受文人画的影响,甚至一些文人画家直接参与了青花瓷山水画的创作,正是由于这些文人画家的加入,才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山水画面目之一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 程门浅绛彩山水瓷画.jpg

  四、结语

  青花山水瓷画与中国传统国画山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二者的艺术表现手法皆是以单色来描绘物象,虽然这种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看似简单,但最终呈现的表现力却极为丰富且深刻,有着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尔不群的写意风骨,正好迎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山水隐逸情结和追求淡泊高远的情怀。我们对明末清初青花山水瓷画艺术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的分析探讨,对我们了解和发扬本民族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明末清初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特征及成因”的全部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cichabei.com/article/319.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作品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