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瓷板画 > 瓷板画百科 > 瓷板画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

瓷板画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

2020-12-14作者:张瑛来源:美与时代

  在人类历史中,艺术与工艺总是携手共进的,工艺技术是工艺美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工艺技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的瓷器既是杰出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当时科学技术的结晶和代表。瓷板画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受到工艺和艺术两方面的影响。

  一、瓷板烧制成功与瓷板画的雏形

  (一)瓷板烧制工艺的演进

  据考古资料记载,我国陶工利用一定纯度的粘土烧造出胎质致密并呈半透明状的瓷器,大约是在东汉时代。因为陶与瓷的成型方法是相同的,在瓷器出现伊始,其各种造型的制品就已一应俱全,而唯独没有瓷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瓷板的烧制难度系数比器皿大得多。从生产经验看,瓷胎板在制作和烘烧过程中,泥和水的密度稍不均匀,稍留有气体在内,都会造成瓷板变形、开裂,也就是说瓷板烧制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所以其烧制工艺较其它陶瓷制品成熟得晚些。

  据前辈瓷学家记载,1934年浙江慈溪县鹤鸣场附近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方瓷质墓志,该墓志被公认为是越窑产品,也就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生产年代最早的瓷板。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生产了一种类似汉代空心砖的小瓷板,瓷面多了支撑力,降低了变形率,且由平烧转为竖烧。直至嘉庆、道光以后,才在瓷板与支撑条之间,涂以耐火度较高的高岭土。由于瓷板烧结后,高岭土尚处于疏松状态,出窑时敲掉支撑条,于是真正意义上的瓷板就诞生了。

  (二)瓷板画的起源

  从出土资料来看,瓷板最初是被用来制作墓志的瓷泥具有烧成前刻划铭文方便,烧成后耐磨、耐腐蚀等优点,用它来替代石板最合适不过。而由伊始的墓志铭发展为画面与墓志铭相结合的墓碑,可以说,是瓷板画的发端了。如明代万历四年的青花墓志。随着陶瓷彩绘颜料的研制成功,相应地出现了瓷砖、瓷板彩绘。嘉庆、道光年间瓷板烧制技术成熟,烧制出了大而薄的瓷板。

  二、随着陶瓷颜料色系的不断齐备

  逐渐增强了瓷上绘画的艺术性陶瓷装饰很早就出现了,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如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宋代北方磁州窑“白地黑花”,南方景德镇影青刻画花,吉州窑黑彩瓷,元、明、清的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以及现代广泛应用的新彩等陶瓷装饰。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彩绘经历了“大明五彩”、“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三大阶段,在这一进程中,装饰中的绘画因素不断增强,以达到表现中国绘画的韵味和意境为目的。

  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康熙五彩”,是指清代康熙年间烧造的五彩瓷,在陶瓷釉上彩装饰艺术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的作用。它对“大明五彩”的继承体现于继续成化斗彩、青花五彩的烧造,还发展了晚明釉上彩,其创新点尤其值得注意,对瓷上表现绘画意义重大。一方面,釉上蓝彩研制成功,改变了“大明五彩”中以釉下青花代替蓝色的彩瓷装饰,即斗彩的装饰手法。另一方面,釉上黑彩开始用于基本勾线,不再仅仅作为一种颜色使用。在提高瓷质白度的基础上,蓝彩和黑彩,使釉上彩工艺步入成熟阶段,所以明清时期的彩色版画的绘画效果就能在瓷上表现得恰到好处。

  “康熙五彩”在蓝彩、黑彩上的创造是中国陶瓷装饰史上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为瓷上表现绘画打开了新局面,为“雍正粉彩”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雍正时期,最高成就在于粉彩装饰,玻璃白用于瓷上绘画装饰是继康熙时期蓝彩、黑彩之后,釉上彩工艺上的又一次飞跃。由于粉彩料的色泽晶莹、质地凝厚、粉润清雅,与瓷质表面的玻化效果相得益彰,其审美特征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追求。

  三、瓷板成了瓷上绘画载体的最佳选择,具有平面绘画艺术性

  由于人对三维立体物上的形象会随着视角的改变而产生一定的视觉变化,所以不能将平面的绘画直接表现于立体的器皿表面,陶瓷装饰要依据器型的造型特征,进行构图、布局,以突出装饰物体与装饰纹样之美。既能体现器形之美又能表现绘画之美,就是要做到所谓的“饰以应器”,从而,陶瓷装饰带有很强的设计因素。元代至清代,装饰手法不断完善、创新,基于造型特征,主要有:开光、分段、分面、通景等手法,前三者通常结合应用。装饰手法为绘画直接表现于瓷器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陶瓷绘画脱离陶瓷装饰的过渡发展阶段。

  清末是我国封建社会极度衰落的时期,绘画的革新随着社会的变革此起彼伏。以上海派为代表的文人画,提倡从民间美术当中更多地吸取精髓,打开了中国绘画前无古人的雅俗共赏之新局面,而广东岭南派则强调吸收外国文化艺术,另外,新阶级力量要求新的艺术为政治斗争服务。可以说,这一时期思想较解放,西方的文化、思想、艺术渗入中国,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新鲜血液。近代文人,在题材选择、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效果方面都求新求变,表现主体意识,展现鲜明的艺术个性,文人画家参与瓷上绘画本是跨领域求新之举。瓷板画实现了与其它平面绘画形式相当的表现自由度,为创作主体由被动的“饰以应物”转为主动的“择物应画”开拓了道路。瓷板作为绘画载体,获得了与其他平面绘画艺术相当的表现自由度,它的出现,为瓷上绘画追求纯艺术性开拓了道路。

  四、瓷板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毕加索曾说过,“(艺术)重要的事是创造,不是别的,创造是一切。一幅作品的价值恰好在于它不是什么”。瓷板画是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的材料美和工艺美是蕴藏于绘画性之中的。当代瓷板画艺术家一方面充分发掘传统陶瓷装饰工具、材料、技法、形式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来革新自己的表现手段,同时竭力吸取新兴科学的各种认识成果以丰富其艺术内容。

钟连生老师的((汉宫秋月》瓷板画
钟连生老师的((汉宫秋月》瓷板画

  陶瓷绘画语言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的“画”,“苏珊娜·贝尔娜认为:绘画应该能够采纳一切(技法)充实自己,无所谓主次高下,一切技法都可以用于绘画”,所以,借鉴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语言,包括当代陶艺对泥的表现语言,釉的表现语言,以及烧的表现语言等,其所呈现的肌理美、色彩美和形式美都给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带来灵感。如钟连生老师的((汉宫秋月》瓷板画,作者运用新彩颜料的特殊性能,采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手法描绘逆光下的夜景,令人惊叹其技艺的精湛。

  五、总结

  和展望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陶瓷制作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并形成各时代典型的工艺技术与艺术特征。随着陶瓷材料的不断研发,创作者的艺术语言不断创新与表现空间不断拓展,瓷板画艺术发展将更加灿烂辉煌。

以上就是“瓷板画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的全部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cichabei.com/article/164.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作品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