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瓷板画 > 瓷板画百科 > 景德镇瓷板画镶嵌艺术探析

景德镇瓷板画镶嵌艺术探析

2020-12-01作者:孙立强来源:陶瓷学报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景德镇瓷板画艺术的需求日益剧增,瓷板画更加倾向于户外陶艺装饰、家居收藏、室内墙壁装饰等方面。本文从景德镇瓷板画镶嵌的功能性、审美性、艺术性为出发点,借鉴中国传统手工艺装裱镶嵌特点对现阶段景德镇瓷板画镶嵌工艺进行了概括性分析,阐述了瓷板镶嵌在景德镇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瓷板画镶嵌渊源及发展

  我国瓷板画艺术的独立形成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至今延续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瓷板画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中高温烧制后,使得彩绘及釉料牢固地附着在瓷板上,能经得起时间的腐蚀,永不褪色。据资料记载现存于世的早期的瓷板画形式有两种:一是镶嵌于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具之上的附属物,二是明代中期已开始成为独立绘画形式的瓷板画。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出现了空心状的瓷砖,形状如同一个扁方盒,正反两面可以加彩装饰,多以五彩纹饰装饰,也有青花、斗彩等,瓷砖用来镶嵌在木制床的三面围栏上,这些都是瓷板画镶嵌艺术早期的表现形式。

  与书画装裱艺术不同的是景德镇瓷板画镶嵌是以瓷板为主体物,其瓷板本身材料比较坚固,极具厚重感,在进行镶嵌加工时,要考虑画面的整体构图又要兼顾瓷板承受重力,所以镶嵌材料的选择要考虑瓷板画的厚重、釉色、形状、绘画题材等因素。传统的镶嵌材料有金、银、铜等金属,贝壳、骨头、瓷片也作为辅助装饰材料运用广泛。景德镇明清家具常用的装饰方法之一是采用嵌瓷手法,因为明代早期瓷板镶嵌并没有以独立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辅助镶嵌装饰在某些物体表面,如镶嵌在家具摆件,文房用具或生活用品的物品表面。

清朝紫檀嵌瓷心罗汉床
清朝紫檀嵌瓷心罗汉床

  到了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时期,家具上很流行镶嵌瓷片,并深受人们的喜爱,需求量增长不断。清朝镶嵌艺术发展到高峰期,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各种工艺材料相结合,如故宫博物院目前所收藏的《清朝紫檀嵌瓷心罗汉床》。床体由紫檀木制,座面攒框落堂镶板,罩黑漆面心,床面上有九屏式床围,用走马销连接均有活榫可以开合,九个屏框内分别镶嵌饰一朵五彩花卉纹的瓷片,色彩艳丽,与深紫色的紫檀木相映衬,相得益彰。这个时候家具镶嵌技术的成熟和瓷板烧造技术的提高改变了最初把瓷片做为镶嵌附件的作用,瓷板画开始以独立的形式出现。

黄花梨仕女观宝图插屏
黄花梨仕女观宝图插屏

  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一种挂在墙上作装饰用的屏牌,大多成双成对的出现,挂屏边框用料为紫藤、红木等,挂钩为铜或铜镀金,散发出文人书香气,如北京故宫博物馆现藏的《黄花梨仕女观宝图插屏》,整体感觉给人庄重而美观。乾隆时期瓷板得到广泛应用,常见镶嵌插屏,挂屏,多扇围屏。到了清朝末年,挂屏的流行使得屏风脱离了实用家具的范畴,成为纯粹的装饰品,瓷板画几乎成了达官贵人家中装饰必备之物。瓷板画的独立形成使瓷板工艺的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瓷板画艺术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二、景德镇瓷板画装饰及镶嵌工艺概述

  2.1 景德镇瓷板画装饰手法

  瓷板画是陶瓷生产工艺不断完善的结果,瓷板的出现使瓷板画有了物质条件。从明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具有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瓷板画,使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明代的景德镇瓷板画装饰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几种,当时瓷板镶嵌十分讲究,装饰题材也多以表现历史人物、花卉、风景等为主,体现出很强的时代特征。随着烧造技术的提高,它改变了最初被当作镶嵌附件的用途,逐渐成为独立的品种。在清代,瓷板画装饰有青花、五彩几种,产品比明代要多,从实物资料来看,青花、粉彩、五彩出现并驾齐驱的局面。康熙时期是景德镇瓷板画生产蓬勃向上的时期,画面以梅雀、翠鸟、花卉、历史人物故事和刀马人物题材为多。附属于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具之上的瓷板画以五彩、斗彩为多,其中康熙时期用于木制床三面围栏的五彩、斗彩瓷板画最具有代表性。《饮流斋说姿》云:“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敷其上,微微凸出。”“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乾隆朝瓷板画得到广泛应用,烧造尤多,除同于康、雍正时镶嵌在床、几、桌、椅等器物之上外,更多镶于插屏、挂屏、多扇围屏。彩绘内容为翎毛花卉、名山风景、人物故事。清代的瓷板画艺术品种多样,内容丰富,构思新奇,纹饰繁丽,形象逼真,笔法严谨,充分体现出当时瓷板画装饰的多样性,以及装饰技法的日趋成熟。

  2.2 景德镇瓷板镶嵌工艺

  2.2.1 传统制作程序

  景德镇传统瓷板装饰采用镶嵌手法,是用陶瓷嵌在另一物体表面,使之构成混然一体的一种工艺,俗语又称嵌瓷。嵌瓷工艺在明清家居装饰题材中运用居多,常常可以看到镶嵌在屏风或桌柜。传统的镶嵌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先根据瓷板大小确定待嵌材料的大小,镶嵌部分须大于瓷板。二、用专业工具把瓷片一片片嵌入凹槽,在此过程中,要在瓷板背面涂些强力胶,古代家居一般采用动物胶为主,常温下粘性很强,这一步要求严丝合缝才能达到美观要求。三、修整和打磨,这是手工精细活,需要技工师傅用雕刻刀一点点地修补。不能有划痕,缝隙的宽窄要求均匀。修整打磨完成后看起来应该是一块天然合成的整体。

  2.2.2 现代制作程序

  科技的进步为陶瓷镶嵌提供了新技术和良好的环境,近年来陶瓷框裱机的出现,使瓷板画装饰更加简易。加上陶瓷打磨机、切割机、复合型强力胶等等这些高技术设备及材料为瓷板镶嵌提供了必备条件,从而取替了传统的人工漫长的生产周期和生产损耗。现代景德镇瓷板镶嵌受画框装裱影响,可采用独立包装镶边。根据设计需求,先选定瓷框材料,与选定画框一样,瓷框材料有很多,珍贵的有黄花梨、红酸枝木、金丝楠木等优质木材,一般常见的有原木,还有用金属或塑料材质镶边。然后,测量瓷板长宽高确定瓷框规格,可以在瓷板与画框之间装上纸板,纸板厚度、宽度根据瓷板本身面积大小以及画框的颜色选配,使整个画框更富于立体感,也为了起保护和美观作用。再进行组合装订,最后用射钉把瓷板和底板缝隙固定。

  三、景德镇瓷板镶嵌的艺术体现

  3.1 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瓷板画本身具有耐光照、耐风化、易清洗、千年不变色、万年不变质的特点。所以在选择瓷板画镶嵌材料方面不仅要考虑工艺性而且要考虑艺术性,一幅好的瓷板画作品应配上与之相适应的镶嵌材料,绘制精美的瓷板画被镶嵌制成传统屏风、台屏、挂屏、四幅条屏、横幅等,配以高档红木等镶嵌材料,不仅可以作为实用的家具,而且镶嵌瓷板画本身的艺术性也充分的体现出来。

  瓷框材料的选择主观取决于创作者审美情趣,客观上取决于环境和材料因素,根据瓷板画题材的永久性还要考虑瓷框的实用性,因为镶嵌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瓷板画稳固性,相当于起保护作用。传统框架镶嵌的选择,常考虑木材耐腐、轻软,不出现干裂、弯曲变形这几大因素。现在人们对材质要求更加苛刻,考虑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把环境融入其中。无论人造的,还是天然的都要根据其所具有的画面质感将其设计组合画框,将瓷板画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达到完美的结合,呈现了瓷板画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2 审美性与收藏性相结合

  一件艺术品的观赏性不再满足于现代家居装饰的发展潮流与趋势。社会对新观念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人们日渐贫乏的审美疲劳,让一些传统经典的艺术形式开始焕发光彩,人们在选择艺术品时更倾向于有收藏价值又不容易过时的艺术品。由于瓷板画有着抗腐耐磨性,近年来瓷板画受很多收藏者追捧。从景德镇近几年瓷板画收藏热来看,以“珠山八友”作品为代表,可以发现瓷板画使用紫藤木、老红木、做瓷框并局部小面积雕刻龙凤、蝙蝠、松竹等传统吉祥纹样,点缀在恰当位置,使瓷板画有醒目的对比,但又不喧宾夺主,整幅画面与瓷框和谐统一。2007 迎春大型拍卖会中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的《红木框花鸟纹瓷板画四挂屏》作品格外引人注目,此组拍品配以老红木框,木框镂空雕刻中国传统蝙蝠纹框颇有复古风味,木框本身的收藏价值也很高。

  四、结论

  纵观瓷板画镶嵌艺术的发展,从原始的瓷砖、墓志、镶器的制作,演变过渡到家居装饰,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装饰形式,弘扬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陶瓷文化。

  仅以瓷板画一例就不难看出其本土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瓷板画艺术不同于传统绘画,烧成成品把握难度高,加上瓷板加工程序,很难想象一件成功的瓷板艺术要耗费创作者多少辛苦成本,才能完美展现给大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材料的研究,以及工艺特点的研究,现代的瓷板画创作可谓百花齐放,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希望人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为传统而又古老的瓷板镶嵌装饰艺术增添新的一笔。

以上就是“景德镇瓷板画镶嵌艺术探析”的全部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cichabei.com/article/146.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作品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