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瓷板画 > 瓷板画百科 > 瓷板画的工艺性与艺术效果

瓷板画的工艺性与艺术效果

2020-12-04作者:黄桂山来源:景德镇学院学报

  瓷板画,顾名思义,就是在坯或瓷胎上使用各种颜色的原料手工绘画,再通过高温或低温烧制而成。瓷板画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釉上彩瓷板画及釉下彩瓷板画,其主要特性是,可以经得起岁月的腐蚀,永不褪色便于收藏,这也是陶瓷作为绘画载体优于其他材料的特点之一,因此瓷板画从出现开始,就受到了诸多艺人的青睐。同时,瓷板画在绘画内容上和在陶瓷材质上,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地表现了其既具有工艺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特征。

  在我国考古挖掘的过程中,曾经出土过唐宋时期瓷板所做的墓志,但由于当时瓷器的成型和烧制工艺技术条件不够成熟及完善,从而很难烧制成大而平整的瓷板,因此唐宋时期的瓷质墓志从目前来看仅是瓷板画的原始雏形,而称作“瓷板画”的时期则是在明代中期。唐宋时期的瓷质墓志演变出了许多具有装饰性效果的瓷板画。

  那时民间常用红木框等木质材料把瓷板画镶嵌在柜门、床架、门头、屏风等地方,看起来较为雅致,既起到装饰效果,又不易被损毁。直到清代中晚期,瓷板画的发展才真正的走向繁荣。清代中晚期的部分民间艺人运用中国绘画中浅绛彩的绘画方法进行临摹、创作相结合,直到近代学院派教授和国画大师使用国画的构图及审美手法,让瓷板画具有了国画的美感和韵味。

  在瓷板画的工艺上又上了一个层次,瓷板画开始大量盛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瓷板画才慢慢地体现出它更高的艺术价值,从而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热衷的艺术珍藏品之一,具有很强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特别是发展到近代,陶瓷工艺日渐成熟,瓷板画的品种衍生出很多门类,例如,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洋彩(又叫新彩)、墨彩、浅绛彩等;画面的题材内容也较为丰富,包含了人物、山水、花鸟鱼虫以及其他各种吉祥图案等;形状主要以长方形及正方为主,另外又有扇形、圆形、椭圆、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黄桂山瓷板画作品

  一、瓷板画工艺及发展历程

  瓷板画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这两种工艺各不相同。如青花瓷作为釉下彩的代表,制作过程是,在坯胎上用青花料作画,料色是灰色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钴经过1300-1350℃的高温烧制后变为青色),等作品画好后在坯体画面上喷上适当的釉层,再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就出现了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色画面。

  青花料画出来的画面就像我们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一般,有浓淡之分。釉上彩是指在白瓷板上进行绘画创作,即在白瓷胎上作画,当然同时也常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技法,或者是用油画的技法,随意改动画面,让瓷面颜色丰富艳丽,作品完成后经过低温烧制而成(通常温度在800℃左右)。

  釉下彩瓷板画制作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利用绘画的手法将各种颜色的原料画在素胚胎上作画,第二步在胚胎画面上施一层透明的釉;第三步就是入窑高温烧制,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成型。

  釉下彩瓷板画制作过程主要有两步完成:第一步,利用绘画的手法将各种颜色的原料画在白瓷胎上作画,第二部就是入窑烤花低温烧制而成。

  从工艺技术角度看,瓷板在烧制难度上要比其他陶瓷器皿大很多,瓷板的坯胎在制作和焙烧的过程中,泥水的密度稍有不均匀情况,或者稍微留有气体在内,都会造成瓷板出现变形、开裂等瑕疵,也就是说瓷板的烧制要比瓷质器皿的烧制更需要精湛的技术水平,所以瓷板的烧制工艺较其他陶瓷制品要起步慢并且成熟得稍晚些。

  清代嘉庆、道光以后,瓷板烧制技术才有了相对成熟的工艺。烧瓷的工匠在瓷板与瓷板底部的支撑条之间,涂以高岭土,由于瓷板经高温烧结后,耐火度较高的高岭土仍然处于疏松状态,出窑时只要敲掉支撑条,便能获得面积较大、薄而平整的瓷板,这个阶段烧制出来的瓷板才真正意义上叫做瓷板。

  瓷板画工艺发展到今天,由于瓷板烧制技术得到了更完善、更精湛的提高,由原来的竖烧改为平烧,温度的控制也越来越精密,烧制成功的瓷板的面积除了不断增大外,厚度更薄了,成功率也提高了,因此当代大型瓷板画涌现出许多佳作。

  二、瓷板画的选材与制作及其工艺特性

  由于瓷板画具有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从而让瓷版画从视觉上给人一种特殊的美。瓷板画的釉面与其他材料有不同的光泽美,从触觉上摸起来非常的光滑润泽。烧制出的光滑釉面,由于颜料材质大多是矿物质所以它有许多不同的颜色,瓷板画从这里也体现出大自然的美。

  瓷板画的选材不同得出的工艺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选材决定其烧成制度和工艺制度也不一样,就是根据选材的不同瓷板画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之分,烤花的温度也不一样又有高温和低温之分,例如:

  1、高温颜色釉瓷板画

  因为很多矿物所含金属材料的不同其发色机理及高温下的结晶不同,故将其原理配制到油料里面形成不同颜色釉,再进行艺术处理喷射在坯体上包含了各种化学成分在里面,然后在烧制的过程中各个温度阶段形成不同矿物晶体以及釉面会产生流动性,这样经过高温烧制(1300-1360℃)出来的产品会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而制作出意想不到的高温颜色釉瓷板画,这是也陶瓷材质非常特殊的地方。

  2、青花瓷板画

  就是利用原料中含有高含量的氧化钴,首先经过煅烧配制出青花料,再用青花料在坯体上完成绘画创作后,喷上一层透明釉。利用青花料所涂画的厚薄不同再与透明釉渗透结合,在高温(1300-1360℃)烧制中出现不同的发色机理,这样就出来了一幅有浓淡之分的水墨画来。

  3、釉上彩瓷板画

  选材是用低温材料在陶瓷成品(即陶瓷白胎瓷)上作画,也就是利用不同元素发色机理配制出各种低温色料,经过艺人用低温色料在瓷板上作画,经过800℃左右的温度烧制出作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彩和粉彩瓷板画。

  总之,制作瓷板画时可以利用其绘画材质的特性运用到瓷板画中来进行表现,在运用特性的同时也能把瓷板画的精神理解透彻,这样使瓷板画成了既能体现统一性又体现独立性、趣味性的工艺效果。

  三、瓷板画的镶嵌工艺

  由于瓷板的本身易碎,为了能更方便的储存和运输,瓷板画都必须以镶嵌装裱等方式处理。与纸绢书画装裱工艺不同的是,瓷板画镶嵌的瓷板材质较为坚固,具有厚重感,所以在进行镶嵌等方式处理时,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瓷板画的自身釉色、形状、绘画题材等因素,还要特别考虑瓷板的承重等。

  以前皇室贵族传统的镶嵌材料多以有金、银、铜等贵金属为主,还使用贝壳、骨头、瓷片等作为辅助装饰材料。现代瓷板画的镶嵌材料主要以各种类型的木料为主,普遍的木料是原木,当然也有黄花梨木、红酸枝木、金丝楠木等珍贵的优质木材。

  传统的瓷板画手工镶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根据瓷板尺寸确定待嵌材料的多少,镶嵌材料必须要大于瓷板本身的大小;其次,用专业镶嵌工具把瓷片一点点嵌入材料凹槽中,同时要在瓷板背面或者嵌入部分涂部分强力胶增加粘性;再次,要进行修整和打磨,这一步骤对工艺要求相当高,需要技工师傅用雕刻刀非常细致地一点一点地进行修补。

  现代科技的进步给瓷板画的镶嵌工艺带来了新的飞跃,象陶瓷裱框机、打磨机、切割机、复合型强力胶等机器和辅料的出现,使瓷板画的镶嵌装裱更快捷方便,瓷板画的镶嵌已经从纯手工的工艺逐步发展到了今天普遍的机械化工艺。

  四、瓷板画的艺术效果

  瓷板画虽然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但是,瓷板画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陶瓷艺术,因为瓷板画完全脱离了实用性,更具艺术性,瓷板画艺术的材料美、工艺美是蕴藏于艺术性之中的,它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绘画艺术形式。瓷板画艺术同时又是一种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艺术形式,釉面上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现了中国绘画讲究意境、韵味的特点,又体现了西方绘画张扬个性、追求形式美感的特点,从而瓷板画艺术已经具备形成一个独立艺术门类的全部条件。

  纵观瓷板画艺术的发展历史,虽然起步于其他的陶瓷艺术品之后,但在清代康雍乾时期,陶瓷艺术整体得到了蓬勃发展,瓷板画的繁荣兴盛正恰逢其时,已完全摆脱了传统瓷器的工艺技术欣赏功能,慢慢地形成了独特的陶瓷艺术流派。嘉庆、道光时期,它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瓷板绘画艺术流派。与纸绢书画等相比,阴阳向背的立体效果,釉彩的清晰悦目和稳定性,都使瓷板画画面具有很高的逼真性,如同画面真实的情景再现,纸绢画在这方面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在那时,瓷板画正式成为书画文化中的一个艺术分支。清代末年,陶瓷艺术脱离了封建皇家的束缚,加入了民间艺术家的创作,这又使得瓷板画艺术的发展更为进步,各种釉彩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比清前期、中期的瓷器更为精益求精,尤其在景德镇珠山地区较为盛行。

  在瓷板上创作最大的难度是使用工艺美术的原料进行作画,这个过程接近于传统绘画,必须要达到绘画上的审美要求,因此构图、色彩、内涵、造型都要深思熟虑。在中国陶艺发展史上,彩绘经历了“大明五彩”、“康熙五彩”和“雍正粉彩”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瓷板画装饰的绘画因素不断得到提升改进,最终以体现中国绘画的韵味和意境为目的。以雍正时期的粉彩为例,玻璃白用于瓷板画是继康熙时期蓝彩、黑彩之后,釉上彩工艺得到又一次跳跃。由于粉彩颜料的色泽晶莹、质地凝厚、粉润清雅,与瓷质表面的玻化效果相得益彰,在审美特征上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追求。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瓷板画艺术更具特殊表现效果,陶瓷材质本身的内在美,国画的水墨韵味,水彩画的灵动在瓷版画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而瓷版画艺术既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又能传递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些许理解。

  从题材内容来看瓷板画,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多姿多彩的花鸟画、形神兼备的人物画等各种类型,让瓷板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另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色彩艳丽、华美、高贵的各民族服饰也是很好的题材表现,这些都使瓷板画的创作更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风格。

  评价瓷板画主要从陶瓷艺术来看,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关注瓷板画工艺,事实上,诸多陶艺创作者不断尝试从工艺角度对瓷板画进行突破,以达到艺术效果上的焕然一新,借鉴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语言,包括当代陶艺对泥、釉以及烧的表现语言等,使瓷板画呈现出色彩美、肌理美和形式美,这些都给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带来了相当多的灵感。

  五、瓷板画的工艺特性

  瓷板画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书画的文化内涵,使陶瓷艺术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古代陶瓷史发展后期十分珍贵的文化瑰宝。瓷板画雅俗共赏的特性,以及它在材料上耐久、耐热、不容易损坏的性质,适合长久保存,在平常生活中,它可以单独被作为装饰物来进行摆设,也可以当作平面装饰画,或者可以作为壁画整体镶嵌在墙上进行观赏,达到提高人们鉴赏、审美水平,陶冶情操的作用。

  六、结语

  从陶瓷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陶瓷文化一直作为工艺文化的范畴,而非纯艺术的创作。瓷板画还是被排斥在全国美术展览的格局外,仍然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没有真正融入到主流绘画的发展中,也没有被列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因此瓷板画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还需要我们大家及后人的努力完善发扬宏大,使瓷板画这门艺术更趋成熟成为陶瓷艺术一朵奇葩。

  作者简介:黄桂山(1962 -),男,江西景德人,陶瓷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陶瓷粉彩山水画。

以上就是“瓷板画的工艺性与艺术效果”的全部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cichabei.com/article/155.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作品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