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瓷板画 > 瓷板画百科 > 陈一文:瓷画绝不仅仅是工艺的简单呈示

陈一文:瓷画绝不仅仅是工艺的简单呈示

2021-03-15作者:李亦奕来源:中国文化报

  客家人出生的陈一文近年来一直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绘画的研究与创作。去年他随“江西著名画家写生团”赴欧洲12国写生,他说此行还了自己年轻时的愿望,“研究外国艺术是为了汲取养分,提升自己。有人认为现在的艺术家做传统落伍了,这是缺少民族自信的体现。对艺术家来说,生活离不开自己生存的本源,瓷画创作也是如此。只有正确认识传统,建立鲜明的学术精神,把基础解决好,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不做画瓷器的匠人上世纪60年代,陈一文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去了福州军区政治部从事美术宣传工作。

  复员后,先后考入江西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文与美术创作。1987年调入江西画院从事中国画创作,后担任地区美协主席、江西画院领导多年。长期的创作实践,使陈一文对水墨语言的运用驾轻就熟,作品40余次入选全国大展,23次荣获金银铜奖,并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年,陈一文在离开景德镇40余年后,故地重游,原来教授陈一文粉彩 专业的老师对他说:“你中国画拿再多的奖也和你的专业没有关联,现在陶瓷的形势这么好,你为什么不从事自己真正的专业呢?”一席话让陈一文很受震动,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陈一文决定重回景德镇,他给自己这样定位:“我原来是搞美术创作的,从职责来看,我是一名艺术家,不能仅仅做个画瓷器的匠人,我要作为艺术家切入陶瓷绘画。”

  那么,在瓷上画什么?如何画?是不是把原来在陶瓷学院所学的瓷绘工艺恢复而展示一番或者把水墨画简单地移植到瓷板上去?如果瓷画那样去画,的确是件容易的事。而要将美术创作与陶瓷彩绘工艺完美结合,创作出真正可与主流绘画相比肩的艺术品,这对陈一文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践陶瓷绘画,陈一文一头扎进与陶瓷绘画有关的典籍中,阅读思考。重归学生心态,虚心研习传统,经过思索权衡后,陈一文选择了当下已少有人从事的古彩工艺作为创作的基本技艺。

  陶瓷装饰绘画中的古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有很多种叫法:康熙釉上五彩、斗彩、红绿彩等等,后来学术上把这些釉上彩绘统称为古彩,其艺术特色表现为富丽堂皇,繁复艳丽,体现了皇家气派。再现彩绘的华贵风范,以适应新的审美要求,选择题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年、2007 年,陈一文两度赴云贵采风写生,重点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收集了很多资料,画了很多速写,拍了很多照片,这为他到景德镇进行瓷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及服饰非常适合在瓷上创作,色彩艳丽、华美、高贵,有特殊的魅力,所以我- -直以少数民族风情作为瓷画创作的题材。”陈一文说。

  年景德镇成立了瓷画研究院,在成立首展上,陈一文的3件瓷画作品引起了当地瓷艺界的高度关注和专家学者们的好评。描绘庐山夜景的作品《明月松间照》在2010年10月江西省委、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国际“鄱阳湖生态文化节工艺美术大展”获金奖。《花腰》送展2011杭州“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大展”获金奖,作品取自云南哈尼族姑娘与情人相会或姐妹结伴出行时腰间佩挂的五彩缤纷的小篮子。第一次参加工艺美术大展,就为江西拿了大奖,让陈一文很受鼓舞。

陈一文瓷板画《热土》
陈一文瓷板画《热土》

  要重视人也要重视产品第11届全国美展举办前,陈一文想创作一幅瓷画作品参展,但瓷画仍没有纳入参展画种之列。尽管如此,他还是用时7个月创作了古彩作品《热土》。在云南写生时他深深感受到红士高原的美丽神奇,然而,植被如此多样丰富的高原近几年来连连遭受大旱。《热土》所反映的主题即为高原诸民族抗旱背水的生活情景,创作的目的是想唤起大众对生活家园和生存环境的保护与重视。陈一文用传统的红绿彩进行创作,作品尺幅很大,完全是自己勾线、填色烧制而成。“很多同学和当地美术工作者对这幅作品的评价很高,认为作品关注了现实,关注了时代,主题很有意义。瓷画绝不仅仅是一种工艺的简单呈示。我把传统工艺体现在现代观念的美术创作中,受到大家的肯定。我的老师看了特别激动。”陈一文说。

  综观陈一文的瓷画作品,大多是在瓷板上完成。相比瓷瓶,一般人以为在瓷板上作画似乎更容易,其实不然。“瓷瓶是立体的,传统画瓷瓶都是画三面,背面留空间写字落款,当然通景式的构图也有,画两面甚至一面的都有,很严谨的艺术家通常画四面。

  画平面和画立体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形体结构上的区别,方式方法完全相同。”陈一文认为, 瓷板上作画最大的难度是用工艺美术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瓷板画接近绘画,必须用绘画的审美要素要求,所以更加严格,构图、造型、色彩、内涵都要考虑到。这对研究工艺多、绘画少,专门从事工艺美术的人来说难度更大。所以很多人不愿意画瓷板,容易暴露缺点。

  从事美术创作数十年,陈一文养成了一边搞美术创作,一边做理论总结的习惯,虽然景德镇的学术氛围并不浓厚,但他仍然观照自身的瓷画创作,展开了宏阔的理论思考,不仅记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并先后撰写发表了《康熙釉上五彩装饰虚静空灵论》、《华丽转身与历史机遇一对中国瓷画创作的思考》《回归原创与艺术价值》等学术论文。

  从历史角度去考察,陈一文发现,历代的《中国绘画史》与《中国陶瓷史》均无“瓷画”的称谓,瓷画理论也几乎是空白,在历史上完全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直至今天,瓷画还是被排斥在全国美展的门外,仍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没有融入主流绘画的发展中。

  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陈一文总结道:“历史上对陶瓷工艺只重视产品,不重视人,因为古代有很多官窑,是由皇家控制的,虽创作了很多精美的艺术品,但这些工匠艺人得不到政府皇家的重视,一直被边缘化,在历史上没有地位,再精美的作品都要打上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作者没有任何权益可言。现在情况反过来了,现在是重视人,不重视产品了,民间艺术家、学术地位很高的教授都热衷评大师,大师满天飞,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陶瓷界乱象丛生,大家根本顾不上潜心创作精品,这就是重视人不重视产品的结果。”

  以原创的姿态去关注时代对此陈一文提出四点思考:

  一、瓷画作为新的艺术品种,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并没有被政府和学术机构的决策者充分认识,仅仅把它当作工艺美术产品而已。

  二、陶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点保护,如何继承、创新、发展,光凭几个大师是远远不够的,要综合考虑,有具体的文化定位,目前看还很不明确,在全球文化大发展的潮流中,我们以什么文化产品作为我们的符号,国家应该把陶瓷摆到什么位置上,定位一定要明确,否则艺术家会思维混乱,产生误导。

  三、瓷画有如此大的发展潜力,那就要有相应的战略,要进行规划,然后分步走,欧美国家的文化发展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正在悄然地侵袭我们的领地,而我们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仍然缺乏话语权,所以有好的资源就要充分发掘。

  四、瓷画游离于主流绘画外,所以导向不明确,无形中不知该如何发展提升,直到今天,瓷画还止步于民间,没有列入国家文化战略,所以瓷画的发展还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传统陶瓷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化为三个平台:传统的陶瓷装饰、现代陶艺以及瓷画。陈一文认为景德镇真正做得好并有所突破的是现代陶艺,传统陶瓷装饰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接近现代,在工艺和技术层面上有所进步。改革开放后,西方陶艺的造型和审美观念对国内的影响很大,加上现在提倡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现代陶艺家将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陶艺作品。“陶艺已经纳入国家主流艺术的轨道中了。上届全国美展就有陶艺展,今年的陶艺展在西安,这对陶瓷绘画来说是很大的鼓舞。”陈一文说。

  对于外界评价景德镇有传统派、学院派之说,陈一文表示,景德镇所谓的传统派和学院派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传统并不正宗,学院也并不学术,景德镇自己研发的东西太少,大多是抄袭、临摹,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就总体水平而言,学院派的艺术水准和创造精神要比传统的高--些,但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大家千人一面,相互同化。创作的几乎都是小鸟、石头、葡萄、牡丹之类的小情调、小画面的作品,真正关注历史、社会、人生等具有使命感的题材还是很少。“瓷画如果要进入绘画的主流,就必须以自己特有的技艺去体现出一种时代的精神气度、文化特质与使命担当。作为一名瓷画家,必须以原创的姿态去关注社会、关注时代,与时代合拍,表现时代特征,并接受时代检阅。”陈一文说。

以上就是“陈一文:瓷画绝不仅仅是工艺的简单呈示”的全部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cichabei.com/article/219.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作品
电话/微信:136-5798-8982